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离谱!为证明自己的化学天赋陕西男子自制!声称对所学计算机专业不满意
时间:2023-08-21 20:15 点击次数:175

  近日,有一则陕西西安市公安局的民警捣毁一处特大制毒吸毒贩毒团伙窝点的新闻冲上热搜。本次行动抓获十名犯罪嫌疑人,缴获各类成品半成品毒品十余公斤。

  要知道,我国对毒品永远是 0 容忍,对毒品的打击力度之大也处在世界第一梯队,制毒贩毒超过 1 千克就可能面临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判决。

  而这次抓获的制毒主犯韩某,铤而走险从事毒品生产交易, 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促使他从事这种「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行当的,既不是赚钱,又不是成瘾,而是一种令人迷惑不已的「好胜心」——他制毒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化学天赋。

  据民警称,韩某本人于陕西某专科毕业,但他一向对自己的专业不满,又酷爱化学,又受到了某国外影视剧(相信不用学霸菌说大家也知道是哪一部了吧)影响,自己上网查资料学习,短短几个月便掌握了制毒方法,制作出了纯度极高的。

  而韩某就读的专业,正是天坑专业学子们削尖了脑袋想转的计算机专业,这让菌菌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

  民警在搜查韩某的制毒工厂时发现,他制毒的流程完全是由「化学合成」,且制毒原材料 90% 以上都是市面上常见的,可以轻易买到的非管制类原材料。

  民警介绍,这位「专业不对口」的韩某的确拥有「化学天赋」。在开始制毒前,他就早已经自己成功研究出了许多例如自制毒鼠强、从飞机机油里提炼汽油等化学实验项目。

  2020年10月,韩某在兴平租了房子,一开始是做废旧机油里提炼汽油的项目,但心高气傲的韩某完全不满足于此,他觉得这些「低级操作」根本证明不了自己的化学天赋,要是真想证明自己,还是得玩一票难度更大「更刺激的」—— 韩某上网查资料自学,通过化学合成方式制造毒品,一步一步钻研。没想到制作出来的纯度很高,他找到混社会的表弟杜某轩,帮他找销路。

  目前,此案已进入公审阶段,韩某的制吸贩毒链条也已经被捣毁,相信法律的审判很快就会落到这位自命不凡的「化学天才」头上。

  民警说,韩某在租住所在村落的评价颇高,乐于助人,经常帮村民搞一些小发明。正如新闻评论区许多网友留言,韩某这其实不过是自傲又无知,为自己的毫无底线找个理由罢了,如果他把这样的钻研精神用在正道上,或许本会有一番成就。

  不过,学霸菌还是忍不住想要吐槽一句,要是出一期 2021 年度生化环材沙雕新闻盘点,韩某的例子离谱程度绝对能排到 top 3……(想看的朋友们多点点赞,学霸菌马上肝出来!)

  当然,韩某的「聪明」和「天赋」并不是举世罕有——自制毒品的案例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而类似的「恃才傲物」「自命不凡」而走上歪路的还有很多。

  在为本篇文章找资料的时候,菌菌再一次感受到了世界参差 —— 没想到多少科研狗们在实验室里叫苦不迭地肝实验的同时,世界上还散落着这么多自命不凡的「民间化学爱好者」,宁愿搭上青春乃至生命,也要做实验!(并不是)

  2013 年,四川广元的小刚(化名)就读于成都某国家重点高中重点班,一心要考中科大物理系。他对化学实验情有独钟,「实验成功后的满足感,让我痴迷。」2013 年底,小刚上网查看化学实验知识时,无意间看到了制作毒品的方程式。

  「好像还没有我正在研究的生物碱萃取技术难!」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小刚经过两个月的研究,在网上购买了 2000 元左右的麻黄草等制毒原材料,成功制作出了。

  2014 年 7 月,一个陌生人以化学爱好者的身份把小刚拉进了一个制毒贩毒的网友群,抱着好玩的心态,小刚在一个周末乘车前往了德阳绵竹市的一个小村庄。在制毒现场,网友给小刚介绍了自己团伙成员,大家都吹捧小刚,人年轻,技术好,「前途不可限量」。

  被吹得飘飘欲仙的小刚答应帮助他们制毒。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满足」下,小刚越陷越深,他更新了制毒工艺,缩短了制作时间和成本,还「发明」了「无烟无味提取技术」……

  最终,在一次制毒过程中,小刚及其同伙被当场抓获,由于小刚当时还是未成年人,法院依法判处他七年半有期徒刑。

  入狱后的小刚意识到了自己的年少轻狂。「如今,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在 2018 年完成了「静电吸附蒸发器」理论设计,还通过监狱申报了专利。

  小刚希望能够在出狱后回到学校复读高二,继续考取中科大材料应用专业,「也算是对我罪行的忏悔」——同样是个自命不凡的「天才」,小刚终于走上了自己的救赎之路。

  2021 年 9 月,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向李伟(化名)提起公诉,以制造毒品罪判处李伟拘役 3 个月,罚 1000 元。

  李伟在 2007 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某 985 高校的微电子专业,却因一些生活上的压力被迫肄业。离开学校后由于没有本科学历,他只能来到一家小公司做化学试剂研发员,帮一些研究生设计试剂。

  「有时候看到这些研究生的实验报告,感觉他们的专业水平还不如我。」看着这些「不如自己」的人每天出入光鲜的科研场所,李伟便想做一些「疯狂」的事来实现自身价值。

  2016 年底, 李伟开始进行第一次尝试。他在网上搜索的化学式后, 经过方程式推理, 设计出三种可以制作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摸索,2020 年 6 月, 李伟第一次制出了含有成分的液体。值得庆幸的是,在被公安机关找上门时,李伟还没有对这些液体进行提纯萃取,也未曾自己服食或贩卖给他人, 尚未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一个案例,是于 2009 年被判处死刑的传奇毒枭刘招华。1965 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的他从小家境贫寒,但学习成绩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在中学期间还曾获得过福建省的化学竞赛二等奖,可惜迫于家庭压力,他在 16 岁的时候选择了辍学。辍学后,他当过武警,当过法警,但一心想发大财的他不满足于慢慢工作,开始关心起的制造技术。

  他凭借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大量寻找和阅读相关化学书籍,不断地进行尝试,最终他终于避开了直接使用麻黄碱作为原料,而是直接通过能在市面上买到的化学药品作为原料合成。他甚至假借「研制减肥药」的名义向一位退休教授学到了有机物结晶的工艺,理论结合实践,最终他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制作出了纯度极高的。

  从 1996 年开始,刘招华开始大批量的生产,在之后短短的三年间,就制造出了将近14 吨 —— 这个数字比当年全世界查获数量的两倍还要多!

  期间警方一直在追捕他,但由于刘招华具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导致多次抓捕计划失败。他在逃亡期间,隐姓埋名,更名为李森青,辗转全国各地,到处开办工厂、种植园林,成为各地小有名气的商人。然而在背地里,他却已投资的名义挖山洞作为秘密基地,继续疯狂生产——在警方搜查到他的山洞时,他早已提前逃离,并狂妄地在洞口写下「李森青到此一游」。

  在全国警方的通力合作下,2005 年 3 月,刘招华终于在福建福安市被抓获。面对法律的制裁,他的自傲丝毫未减:「你要知道什么事情你尽管问,列个清单也行,但你别和我玩智商,你玩不过我的」。2009 年 9 月 15 日,刘招华被执行死刑。

  其实,正如前面提到过,很多毒品的制备的确并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也并不需要多么超人的智商或绝顶的天赋——既然网络上就能轻松找到制毒方法,市场上也能合法买到制毒原料,那么真正活跃在一线研发实验室,掌握了更先进的知识储备、实验原料和操作技术的科研人员,又怎么可能是「不会做」呢?

  科学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和我们使用科学的目的。科学不只是少数人的精神之旅,而是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密切相关的事业,不仅科学的成果应用有着善恶之分,而且研究本身的目的也有着善恶的维度。奥地利哲学家拉维兹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指出过,恶的科学就是突破了目的为善的界限的科学。

  这其中的差距在于,无数科研人员坚守住了善的界限,而上文这些「天才」没有。

  「爱因斯坦认为从事科学的人分三种:第一种人是因为科学工作给他们提供了施展他们特殊才能的机会;第二种人把科学看成是谋生的工具,如非机遇也可能成为成功的生意人;最后一种人是真正的献身者。这种人为数不多,但对科学知识所做的贡献却极大。」

  这样看来,上文这些号称「热爱化学」「天赋异禀」的人,甚至有媒体把他们称为中国版的「绝命毒师」,菌菌想说,别抬举了,真的不够格。他们爱的不是来自永恒科学的魅力,不是对实验成果的殷切期盼,而无非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卖弄自己的存在感、甚至从中非法获利罢了,而他们所进行的「实验」也不具任何创新性,可以说连科学的大门都没摸到。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缉毒警察是我国危险性最高的警种。每年我国有超过 300 名缉毒警察牺牲,职业平均寿命只有 41 岁。 这些自命不凡,知法犯法的「天才」们,或许并没想过,他们因眼前小小的满足感而沾沾自喜时,脚下踩着的却是无数同胞的血泪和生命构成的一片血海。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7 新城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